首页

韩国美脚脚交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3 13:53:19 作者:39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机构齐聚西洽会 签约项目投资额超2000亿元 浏览量:12868

  中新网济南9月12日电(王采怡) 眼下,在菏泽市巨野县,辣椒种植户正趁着好天气,加紧采收外销。“基本上10天摘一茬,一直摘到下霜,大约摘10茬,一亩地可收获上万多斤鲜椒,按2块钱(人民币,下同)一斤计算,能卖到2万多块钱。”该县董官屯镇舒王庄村村民董桂丽告诉记者。

眼下,在菏泽市巨野县,辣椒种植户正趁着好天气,加紧采收外销。巨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巨野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非常适合辣椒生长。巨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天栋介绍说,该县今年种植的辣椒品种市场前景比较好,这种鲜食辣椒经过初加工出口到日本、韩国,效益较为可观。目前,该县辣椒种植面积达28万亩,年产值超过30亿元,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各类特色农业、手工业在山东乡村遍地开花,带动乡村振兴“加速跑”,探索致富新道路。

  在聊城市茌平区,同样发展辣椒产业的洪官屯镇文昌新村鼓励村干部和有经验的村民带头“订单式”种植辣椒。“所谓‘订单种植’,就是由相关公司提供辣椒苗,等到收辣椒的时候扣除苗的费用。”文昌新村党支部书记于向洋表示,目前该村辣椒长势良好,预计一亩地能产4000至6000斤,比种植玉米、小麦收入更高。

  据了解,文昌新村集体组织民众按照集中连片的方式进行栽苗、管理、收购,提高“订单辣椒”种植组织化程度,确保辣椒产值最大化,同时由村集体兜底,统一购买种植保险,降低种植风险,激发民众参与积极性。

  步入临沂市莒南县洙边镇环河崖村,成片的茶园绿意盎然。洙边镇作为“中国茶叶之乡”,利用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构建“新联会+合作社+企业+村集体+农民”共享运作模式,为茶农提供技术指导、人才培训、茶叶收购等服务。目前,该镇成立茶企8家、茶叶合作社5个,吸纳农民就业2000余人,茶园亩均增收5000元。

临沂市莒南县洙边镇环河崖村成片的茶园绿意盎然。莒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过去无固定收入,吃不饱穿不暖,现在采茶一天的收入,少则八九十元,多则过百元,有了钱,日子越过越红火。”茶农刘景田说。

  菏泽鲁西新区陈集镇立足山药种植优势,发展山药仓储和加工业,现已形成了以山药种植、仓储、深加工、电商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山药保鲜储存能力达5万吨,实现全国市场四季供应,保鲜山药平均每吨升值3000元。

  “目前,陈集镇山药产业从业农民1.3万人,累计年产值20亿元。”据山东天中陈集山药合作社总经理赵伟介绍,陈集镇目前已累计流转土地2万余亩,打造了多个特色农业基地。

  在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北王庄村,村民蔺兴珍说:“自从村里开了地毯厂,上班一个月能挣3000多,也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非常方便。”

  北王庄村党支部书记谷国明介绍,该村地毯厂建成后特别照顾60岁以上老人,让他们在厂里从事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此外,地毯厂还吸引了一批大学生回村,发挥专业知识为地毯厂注入新鲜血液。该厂生产的地毯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远销海外,如今,该村集体收入已达到700多万元,村民腰包鼓起来了。

  “俺在厂子里编中国结,按计件算工钱,一个月能收入3000多块钱,离家又近,还不耽误家务活。”临沂市郯城县红花镇院北村村民谢士玲说。

据了解,红花镇约有30个村从事中国结编织工作,多年来,辐射带动周边多个乡镇,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国结生产基地。郯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红花镇约有30个村从事中国结编织工作,多年来,辐射带动周边多个乡镇,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国结生产基地。目前,红花镇注册中国结生产销售个体户127家,抖音销售用户147户,带动约2.6万人参与中国结生产,大型中国结企业年产值在2000万元到3000万元之间。

  坐落在德州市临邑县兴隆镇的木一家居(德州)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传统木雕工艺品、文化创意家居用品、添置类实用小家具文创作品等。该企业的木质雕刻加工项目,由临邑县兴隆镇组织实施,整合三个村的资金,投入150万元新建了一处1400平米木质雕刻厂房。该项目主要供应电商主播、外贸订单、对外加工等,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12万余元,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灵活就业25余人。

  “周末带着家人来体验一下田园生活,没想到在北方农村还能体验采摘火龙果。”来自徐州的刘女士带着家人来到枣庄台儿庄区邳庄采摘园,体验乡村游的乐趣。

游客在枣庄市台儿庄区邳庄镇火龙果采摘园采摘火龙果。贾萌 摄

  近年来,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畔的台儿庄区,围绕“农”字发力,综合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做活农业旅游特色产业,明确特色奶牛养殖、按揭设施农业、数字农机、牡丹种植实操、果蔬采摘户外课堂、非遗文化传承六大特色农业方向,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也带动了周边民众就业致富,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完)

【编辑:姜雨薇】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综合施策确保工业平稳运转

岁月奔涌,丹心如一。2022年10月,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新春走基层)600多名黔籍务工人员乘坐免费专列返粤复工

随着多项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于11月1日落地,市场上售卖的电动自行车迎来一波升级。此前,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出台了《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近期各地纷纷制定细则,明确补贴标准和范围。

“体育强国”大家谈丨项目丰富、前景广阔 户外运动成为大众休闲新宠

免税销售方面,据海口海关2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10日至14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5.85亿元,已超越2023年同期的15.6亿元。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二是客运能力与服务品质大幅提升,旅客发送量、旅客周转量等主要客运指标稳居世界首位。国铁集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客运能力和服务品质,实现了由瓶颈制约型运输到逐步适应型运输的历史性转变,为服务人民群众便捷出行、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能。铁路客运能力大幅提升,目前中国铁路旅客列车单日开行最大能力超1.2万列,其中高铁动车组达1万列以上,分别较2012年增长184%、426%,2024年5月1日发送旅客2069.3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建成了全球访问量和交易规模最大的12306新一代票务系统,通过实施互联网售票和电子客票,彻底结束人民群众长时间排队购票、凭纸质车票乘车的历史。客车车辆不断升级换代,配属动车组4703标准组,其中复兴号1722标准组,普速客车中空调车占比达94%,较2012年底提升了22个百分点。推出了移动支付、自助进出站、互联网订餐、静音车厢、在线选座(铺)、适老化服务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举措,深刻改变了人民群众出行方式。2023年,中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周转量分别完成38.5亿人次、14729亿人公里,较2012年分别增长103.6%、50.1%,两项指标均稳居世界首位,占全社会比重达41.4%、51.5%,较2012年分别提高36.4、22.1个百分点。

(走进中国乡村)“龙舟故里”湖南汨罗龙舟俏 加速“划进”海外市场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唯有深入基层接地气、知民心、了解国情世情,始终心系人民、讴歌人民,推出一批批“沾泥土”、“冒热气”、受欢迎的精品力作,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才能扩大影响力,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